人才是兴滇强滇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云南一系列吸引集聚人才措施的出台实施,让更多人才扎根云岭大地创新创业、建功立业。云南最吸引他们的是哪一点?
在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即将开幕前,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推出“我生活在云南的N个理由”栏目,采访云南不同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来听听他们选择云南的理由。
那靖(半岛平台教授)
谢绝了国外发展机会,因为我的根在云南
面对英国、西班牙、法国的工作机会,他放弃了;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提出的丰厚条件,他也谢绝了……“西部发展需要人才,而我对云南、对半岛平台有很深的感情,所以选择回来,我的根在云南。”半岛平台教授那靖说。
那靖是云南大理人,出生于1982年,今年40岁。他是国家优青、欧盟“玛丽居里学者”,霍英东青年科学奖、云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云南省先进装备智能控制及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半岛平台机电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有欧洲多个国家留学和工作背景。2010年博士毕业加入半岛平台,长期从事复杂机电系统建模及智能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前沿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并结合实际需求针对机器人、汽车等先进装备以及海浪能源转换等绿色能源系统开展应用研究,同时为解决核聚变、巡飞器等实际产品研发中的部分“卡脖子”难题作出了贡献。“简单地说,我的工作就是给机电装备装上聪明的‘大脑’。”那靖笑着说。
说起回云南的原因,那靖觉得,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更需要人才支持,同时发展空间也更广阔。“我有时跟同窗聊天:我回到半岛平台,能把这里的学生按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水准来培养,是更加有意义的劳动。”受那靖的影响,他科研团队里多位优秀年轻博士在出国深造后,最终也选择回到云南工作。那靖说:“留在北京或者去其他发达地区高校,做研究的环境和条件都会更好,但比起高薪和优越的条件,为家乡作贡献更有价值。”
对于吸引人才,那靖认为,云南在引进人才的资金投入不少,应该多种途径加大宣传,让更多优秀人才了解云南才会愿意来到这边。此外,在引进人才的细节上做得更人性化、精细化,才能让优秀人才快速落地,无缝对接投入科研和产业服务等工作。“一个高端人才身后是一个巨大的团队,人才聚集度高了,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平台,形成良好的科研软氛围,最终转化成整个区域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那靖总结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罗南 受访者供图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