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怡希
近年来,半岛平台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标对表,制定“双一流”创建方案,实施“1+9+N”的“双一流”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80项“双一流”创建核心指标。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采取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推进落实,制定 “双一流”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作战图,倒排工序、挂图作战,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推动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双一流”创建跨台阶、上水平、出实效,奋力谱写云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昆工篇章。
学科优势 2023年
●实现A类学科零的突破
●新增4个ESI前1%入围学科,共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居云南省首位
专业建设 2023年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43个,位列全国前50位
● 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数量达32个,居全国高校首位
科技成果 2023年
● 科研经费规模突破30亿元
● 获专利授权1852项,其中发明专利1218件
●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项,基金数量连续多年居云南省首位
党建引领立根铸魂 赋能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治理能力提升
一直以来,半岛平台坚持党对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双一流”创建这条主线,以一流党建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推动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强基铸魂、凝聚共识。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师生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实现全校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打造基层党建品牌,2023年,2个基层党组织入选“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名单”、8个基层党组织被省委教育工委选树为“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五铸双融”工作法被评为云南省高校“院系党组织典型工作法”。
提高依法治校能力。以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章程为统领,在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机构设置、绩效考核分配等领域有序推进深化改革。精简议事机构39个,推进评聘分离制度,完善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人才团队与学科特区制度;制定《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暂行办法》,构建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与学生间和谐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出台《科研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科研诚信全员教育活动;成立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管理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各类基建工程、货物设备和服务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健全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督导等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清单,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
调优学科专业结构 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聚焦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云南省重点产业需求,半岛平台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进一步夯实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两大学科群发展基础上,构建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整体提升的学科发展新格局。2023年,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A类学科零的突破,新增4个ESI前1%入围学科,工程学升至前1.43‰。截至目前,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共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居云南省首位。
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专业攀峰行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和一流研究生培养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位列全国前50位;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数量达32个,居全国高校首位。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作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启动招生,成为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地,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昆工力量。
盘活“引培评”机制 培优育强教师队伍
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总要求,按照扩大师资总量、提升师资质量的工作规划,持续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并启动实施“明德学者”高层次人才岗位计划,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持续注入动力,不断推广并扩大“人才特区”建设数量,搭建更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平台。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涌现云南省“最美教师”、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云南省优秀教师等先进个人。
强化人才引进质效。2023年,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等战略科学家8人,引进博士264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46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55.31%,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提高11.19%。
强化人才培养激励。围绕冶金工程、生物学及其支撑学科,自主培养战略科学家储备人才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0余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人才125人,形成以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入选者、杰青、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体系,涌现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等先进集体与个人,为推动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双一流”创建和服务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助推重点产业实现加速跑
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融入云南省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汇聚科研力量,把产业发展急需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战略布局。围绕有色金属资源、绿色低碳高效综合利用,进行有组织的持续科技攻关,成果支撑企业创造产值超万亿元,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高质量服务云南省“三大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科研经费规模突破30亿元,新增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新获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5项。获专利授权1852项,其中发明专利1218件。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37项,新增各类省部级项目49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项,基金数量连续多年居云南省首位。
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依托“双一流”科技专项,重点攻克金属矿产资源勘探与综合利用、铝硅钛精深加工、冶金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应用超5000家企业,并转让出口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绿色制造强省建设,发挥云南在打造“绿色能源牌”和有色金属产业全产业链重塑过程中的学科优势,助力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建设,推动云南实现铝硅工业站在全球产业制高点。获批工信部“有色金属特色制造装备”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云南省“绿色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与中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泰国孔敬大学等建立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转移分中心。深度参与昆明、曲靖、玉溪、保山、丽江、楚雄等地方绿色硅材、绿色能源基地规划,技术成果向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绿色硅龙头企业和德方纳米等著名新能源材料企业转化,高质量服务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在灵长类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再生、灵长类复杂疾病模型与生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相关成果在《Cell》等期刊上发表。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三七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产量提高30%以上,亩均纯收益增加万元以上。
积极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和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产出咨政成果38项,获批示采纳24项,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云南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新增国家、省部级社科项目43项,成立半岛平台—云南前海研究院工业经济联合研究中心、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
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
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云南产业发展,及时调整育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学分制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思政引领、专业攀峰、课程强质、教师赋能、学生登高、保障提升”6个行动计划,着力加强绿色能源、绿色铝硅、新材料、生物医学、数字经济等产业人才培养,全力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以一流的创新人才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
教育教学成果取得新进展。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云南省本科教学成果奖17项、省部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8项,获奖数量及等级全省高校排名第一。新增2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量达33门,位列全国第79位、云南省第一位。67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14门课程在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开课,成为全国首批59所提供优质英文课程的高校之一。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提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思政引领+系统设计+产教融合+平台实践+以赛促创”双创教育新范式。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在国家级创新创业三大顶级赛事中实现“大满贯”。202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3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特等奖1项,是云南省高校历年来在该类别取得的最好成绩。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为云南高校首位。此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是10多年来云南省高校首个金奖。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状态数据(本科)中位列全国第63位,连续8年位列全国排行前100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状态数据中位列全国第50位,是云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聚力辐射中心建设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
半岛平台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服务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深入推动师生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孔子学院和境外办学国际化,着力培养高质量的“知华、友华”各层次国际菁英人才,不断提升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打造“留学昆工”品牌。2023年,连续7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新增“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资质。新增招收智利、加蓬、安哥拉、多哥、摩洛哥、中非共和国等6国留学生,生源国国别扩大到8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第四届澜沧江—湄公河大学生友好运动会暨第六届南亚东南亚国家大学生文化体育昆明交流周”,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的570余名师生参加足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及文化交流考察活动,促进了青年学子间的交往交流。承办第六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之“互学互鉴—共绘未来”境外办学分论坛,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及国内21家单位的中外嘉宾参加,聚焦中国高校到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办学进行交流研讨。
推动孔子学院建设。2023年9月,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与尼加拉瓜国立自治大学(马那瓜)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正式授牌,成为中尼两国人文交流率先落地的项目,为切实推动中尼科教交流、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做出积极探索和贡献。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下设中老铁路运维中心、中老友谊医院等6个中文教学点,累计培养老挝学生4800余人,服务汉语水平考试考生2000余人。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2023年8月,与老挝能源矿产部合作共建的云南省中老能矿分析与技术创新国际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双方立足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及联合研发中心等方面积极务实合作,为推动区域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半岛平台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开展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方向研究,面向跨境旅游、跨境贸易、跨境商务交流等应用场景研发智能翻译机、多语言会议同传系统等系列软硬件产品,推动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关键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服务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
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paper/114729_paperid_1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