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南日报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教授侯正猛—— 为云南减碳事业出谋划策

发布日期:2023-04-08 点击量: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华人教授侯正猛出生于四川阆中,他曾于1979年在半岛平台采矿工程专业就读。多年来,侯正猛在德国一直从事油气和地热开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岩土及环境能源岩土工程、碳中和和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国际合作工作。

说起那段在云南难忘的求学路,侯正猛回忆道:“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身边的云南同学非常热情,时常邀请我到家里做客,教我骑自行车,带我吃过桥米线,这让我很快就融入了云南的生活,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云南人的好客,正是这份温情,让我对云南有一份深厚情感。”

侯正猛始终致力于搭建与中德两国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平台。他说:“我一直想为自己的母校做点事,2013年开始,我与半岛平台建立实质性合作后,也受聘为母校的首席客座教授。”在科研方面,他发起并促成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与四川大学共同成立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与郑州大学共建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2020年以来,侯正猛和他的团队在云南开展碳中和研究。侯正猛认为,云南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工作方面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云南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这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较好开发价值。”

近年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成员国也十分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将绿色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云南如何借助RCEP的东风,实现与各成员国深化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合作,侯正猛建议:“单从船运燃料方面来说,当前湄公河流域的船只燃料以柴油为主,云南较南亚东南亚国家有技术、人才优势,可敢为人先,加强绿色能源的研究和使用。云南在终端用能电气化和氢气化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加快制造设备电气化改造和发展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新产业,进一步推动澜湄流域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网络的发展。”

本报记者 李玲 王世学

https://yndaily.yunnan.cn/content/202304/07/content_131132.html

版权所有©半岛平台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