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烧感冒的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实现人民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预期目标。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医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联体建设是云南省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的现实选择。通过现状分析发现,云南省医联体在资源下沉、双向转诊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云南省按照成立纵横一体的大医联体、构建医联体资源全方位流动的思路推进医联体建设。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医联体的发展重心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合作层面上,还应承担起更为重要的任务。医联体应承担起真正使“优质资源下沉”的功能,政府应从管理机制、运行模式、人事制度及财政拨付制度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使真正优秀的业务骨干支援和帮扶基层医院。医联体还应承担起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人才的培养、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的。国家应用政策引导医联体建设,将重心放到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上,真正让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愿意去、愿意留,投资人愿意投、值得投。
(二)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
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需要落实到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医联体医保给付方式,在县域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向医共体整体打包付费试点工作,促进医联体内由以医疗为中心逐步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城市探索对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促进其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经济杠杆效应,同时将这种成熟的模式应用到次城市地区及农村;二是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真正使优质资源下沉,医联体内医保可以统一结算,解决由于医保定点问题带来的转诊障碍;三是对在医疗体内就诊、转诊患者给予优惠。例如,河南省郑州市实行的“一免一减”政策,可以免除联合体内上级医院下转患者起付线,扣减上转患者转诊医院起付标准,即只需缴纳上转医院起付标准与转诊医院起付标准的超额部分;四是实现医联体内处方互认,解决医联体内不同级别医院药品报销差距的问题,消除药品报销带来的医联体分级诊疗障碍,实现医联体药房资源的共享。
(三)完善利益分配政策
目前的医联体模式,存在一些利益分配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是医联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各个成员单位又是独立的利益单位,利益分配存在冲突。现有的医疗体系希望借助三级医院的品牌和专家资源获取到病患资源,再把需要康复的病患转到下级医院,可以实现资源互用,节约成本,提高医联体内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并未解决。综上,需要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政策;另外,还需要协调医联体内各方的利益,避免出现内部利益之争,实现医联体内利益的协调统一。
(四)完善医联体人事管理政策
完善医联体人事管理政策需要落实到三个方面。一是在医联体内实行人员管理统筹制度,打破现有的机构设置、编制管理枷锁,去行政化,将医联体打造为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开展城市医联体内人员总量管理模式;二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医联体内所有工作人员均以岗位和专业技术的需要实行聘任制,加强对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进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优化组合,需要具备基层工作经验作为职称晋升要求;三是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对优质资源技术带动、下沉情况等进行考核,另外需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层诊疗量占比、居民健康改善、双向转诊比例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的重要依据。(作者系半岛平台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