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昆工 > 正文

媒体昆工

云南网 2019-12-20 种植三七会污染土地和影响后茬农作物?专家:假的!

发布日期:2019-12-20 点击量: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药材三七面临无地可种危机”已经成为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真实的三七种植情况究竟如何,它面临的难题是否有解决之道?近日,来自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半岛平台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三七种植对土壤的影响”座谈会上就有关三七连作障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文山州三七和生物医药发展中心指导,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主办。

“三七连作是否有障碍?三七种植后是否会对土壤和后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半岛平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崔秀明研究员、杨野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付利波研究员、段宗颜研究员和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杨永红教授等专家学者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就目前社会上关心的三七连作障碍及三七种植后是否对土壤和后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连作障碍是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象。崔秀明研究员表示,“三七连作障碍是指三七连茬种植或轮作期较短的情况下,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造成土传有害病原菌加重、如果再连续种植三七就会使其长势变弱、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乃至绝收的现象,但对其他植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从土壤结构来看,由于三七移栽后有二年左右的免耕期,短期内对土壤结构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和消失。”付利波研究员表示,首先,同新土相比,种植三七后,三七根冠部位、根冠脱落的根缘细胞及根际微生物能分泌黏液,这种黏液与土壤的黏结作用下形成了土壤颗粒的团聚体,随着间隔年限的延长,种植地块中三七的根系分泌物随雨水流失,土壤又会逐渐恢复到种植前的水平。其次,从土壤养分含量来看,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氮、磷、有机质和腐殖质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

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由94.22 mg/kg增加到104.49 mg/kg;土壤的速效磷平均含量由32.79 mg/kg增加到55.60 mg/kg;土壤的速效钾平均含量由为221 mg/kg下降为205 mg/k。研究还发现,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除钙、镁含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同样,种植其他作物对土壤也会产生影响。

“种植三七不会对人参属植物以外的其他作物带来不良影响”,杨野教授如是说。虽然三七种植会导致种植地土壤pH略有降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三七后,土壤平均pH由5.05降到4.78),但随着轮作其他作物年限的增加会很快恢复。同时,三七栽培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氮、磷、钙、镁、铁、铜、锌含量均有所增加。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三七有连作障碍,重茬连作三七或人参属植物会带来严重的连作障碍,但不会对其他作物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受三七需肥特性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种植三七后土壤的营养元素和有效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为后茬作物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养分,可选择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玉米、叶类蔬菜等进行轮作。

专家表示,在社会上一些诸如“种植三七会污染土地和后茬农作物,认为三七种植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不能继续种植其他农作物,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的传言无科学依据,严重失实,恶意误导公众。

云南省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自这里,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之一。近年来,我省三七药材产量增长较快,三七深加工产品逐步增多,市场稳步拓展,在三七药材、药品、消费品等方面培育形成了一批品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壮大,初步形成了从三七种植、研发、药品生产、贸易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引领和支撑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更是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近年来,国家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云南省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扶持产业领军企业,通过产业融合与延伸将云南三七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优势产业。

原文链接:http://m.yunnan.cn/system/2019/12/20/030549791.shtml

版权所有©半岛平台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