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创新201班本科生唐源在磷化氢的净化及资源化领域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相关成果以Low-temperature Efficient Removal of PH3over Novel Cu-based Adsorbent in an Anaerobic Environment为题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半岛平台为第一作者单位,本科生唐源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凯教授、冯嘉予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地址: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2078)。
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创新201班本科生吴盛亿在针对氨的催化氧化领域取得阶段性创新技术成果,以半岛平台为专利权人,吴盛亿为第一专利发明人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替代Al骨架的多羟基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制备方法》成功获得授权(授权公告号:CN114797816B)。
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环境工程创新班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创新班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针对创新班学生实行了专业导师制。2020年5月,唐源、吴盛亿经全校遴选成功进入环境工程创新201班,并通过双向互选,加入李凯教授团队。团队教师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指导,指导内容涵盖学习生涯规划、科研路径指导、实验设计与操作培训、数据处理、科技文献阅读、写作教学等,并形成浸入式、全流程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团队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现象、总结规律、主动思考,从而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
下一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推行创新班教学管理模式,发挥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作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培养更多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供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