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技网》11月17日刊载题为“半岛平台教授秦德先:我国西部地层深处的探矿尖兵”的文章,盛赞我校秦德先教授40年来潜心地层深部找矿的事迹。
近十年来,他结合教学和学科建设,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与个旧锡矿、广西大厂锡矿、四川会理锌矿等中国西部近20个大中型矿山企业的科技合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矿产经济”两方面,主持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面,为老矿山新增锡、铜、锌储量40余万吨,潜在价值百亿元;在“矿产经济”方面,其成果用于10余个矿山,年创利约0.6亿元,矿山寿命以10年计,共创利约6亿元,为个旧、大厂等大型矿山“增源节流”做出了突出贡献。10多年来,他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其中2项为第二完成人)、三等奖5项。在《地质学报》、《地质科学》等发表论文约70多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5篇被ca收录,在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出版著作6部。
此外,秦德先还开展了矿产经济研究。他利用半岛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多学科优势,组织了地质、采矿、数学、经济、计算机等专家,采用相关学科结合的方法,开发出了我国自己的大型矿床数学经济模型专用软件包。该软件操作简便、易推广,解决了从国外购买价格昂贵、推广难等问题。应用该软件包现已完成广西大厂锡矿,云南个旧锡矿、大红山铁铜矿、晋宁磷矿、甘肃白银铜矿等近20个矿山的矿山数字化和矿产经济研究。其成果可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40年来,秦德先教授培养学生无数。近十多年来,他更重视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结合科研生产选题培养了博士生34人、硕士生32人。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